第41章 以一人敌一国,独战天下(1/2)
五位考古专家并未第一时间前往观赏壁画,而是端详建筑格局。
一路行来,到了第九层。
而镇魔塔,共计十八层。
这九层的布局各不相同。
有花园。
有寝宫。
有粮草储备。
他们有些疑惑,单纯的墓葬真的需要这样的格局,这样的布置?
“奇怪,这座镇魔塔真是越看越奇怪。”
“这里的布局不像是给死人使用,倒像是给活人用的。”
“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建筑造型比较独特,所以才会这样安排吧。古往今来不论是帝王的皇陵,还是普通达官贵人的墓葬,也各有分区。”
“罢了,镇魔塔的结构可以以后再讨论,我们还是先看看这里的几幅壁画吧。”
几人简单讨论一番,但却想不明白。
因为从镇魔塔出世,所有的一切都不正常了。
镇魔塔本身,就无法以曾经的思维去考虑。
一行人扫视一圈,根据前面壁画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顺序,率先来到了最左侧的壁画。
第一幅壁画。
大军出征!
数万大军浩浩荡荡,旌旗如林,刀枪无数。
有骑兵。
有步卒。
有弓箭手。
通过士卒们携带的装备,以及身上的服饰,可以清楚地分辨大军的组成。
几人站在壁画前,小声议论道。
“这支军队应该是当时的精锐部队。”
“元代的军队主要分为四类,第一类是蒙古军,包括怯薛军,当时负责宫廷警卫的精锐;第二类是探马赤军,主要由回回组成,这一类军队是战场上的主力之一,主要负责打探,冲锋。”
“第三类是汉军,就是金国投降蒙古的军队。第四类是新附军,这一类就是南宋降蒙部队,也是战斗力最弱的一支。元代为防汉民造反,在全国关键位置上都部署了蒙军和探马赤军,这也是元朝的主要战斗力。”
“你们看这些骑兵的服饰样貌。”
“这些身披红色甲胄的就是探马赤军,其中的赤字就是因为他们的甲胄颜色得名。而这些处于C位的骑兵,服饰是蒙古传统服饰,样貌也明显不是汉人,很明显他们是蒙古本部组成的军队,也是元朝最精锐的部队。”
“除了这两支部队,还有这支步兵也不同凡响。”
“你们看他们的装备。”
“全身重甲,除了眼睛没有露出任何破绽,寻常士兵的刀剑很难对他们造成伤害。”
“这种重甲步兵,在历朝历代都不多。因为想要身着重甲战斗,对士兵的体质有着极高的要求,非大力士无法驾驭。哪怕是元朝最巅峰的时期,也最多只有几千这样的重甲部队。”
“可是这里的规模,我严重怀疑已经是当时元朝全部的重甲部队。”
“除了骑兵与重甲步兵,其他士兵的衣着装扮与外貌,都明显与汉人不相符。”
“这就意味着,这支军队是由当时元朝最顶尖的战斗精英组成,是元朝最核心的战斗单位。”
“是啊,从这支军队就能看出他们对玄同的重视,俨然是把玄同当成了同等的对手。”
“不,恐怕远远不止同等对手。”
“按照元朝的习惯,通常两军交战都会先用汉军和新附军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,然后才会派遣最强大的战斗力快速解决战斗。”
“但从壁画上看到的军队部署,没有任何汉军与新附军的存在。”
“这有两个可能。”
“一:他们不信任汉军和新附军,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低。因为哪怕是在元朝末年,战场上从来没有缺少汉军和新附军的影子。”
“没有道理,在对付玄同的义军时不出动汉军和新附军。”
“所以,第一种可能应该是他们同样动用了大规模的汉军和新附军,但并没有在壁画上表现出来。”
“如果是这样,这场战争的规模真的非常不简单了。”
“以我个人判断,这场战斗的规模最少要达到四十万人以上。”
“第二种可能:则是战场上确实没有汉军和新附军,这是一场双方精锐士卒的较量。”
“不论是元朝,还是玄同的义军,都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。这场战役,只是整体战争的一个缩影。”
“有道理。”
几人说话间,走向了另一幅壁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