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豫州朝歌 > 第七章:汝阳刘毛笔

第七章:汝阳刘毛笔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盘龙之最伟大的魔法师 疯了吧,相亲对象绑我去领证 叶凌天楚雯婷 军王归来叶凌天楚雯婷 超神:开局沉睡十万年 致命书评 行走诸天无限世界 鬼眼讼师 一个很暗很暗的暗卫 万域骁者

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,师傅说要带我去汝阳感受一下非遗文化,说只有亲身感受一下才会真正的把记忆刻入脑海里。这远比只用耳朵听实在的多。听师傅这意思,我应该会在外呆上一段时间。

于是我们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,十箱酒也确实是拿不下,所以我给师傅要了个地址,直接订了让别人送过去。

经历了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地方,师傅让我把行李先放在他安排好的地方,然后带着我往集市上走去,师傅的意思是,现在正在过节镇上面的集市会很热闹,也会有我想要了解的东西,所以就干脆先带我到处转转,让我感受一下汝阳的乡土气息这对我往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我刚好也很好奇异乡的文化和我那边的文化到底有什么不同,再者就是我也有好多年没有真正的赶过集了,所以也没拒绝就跟在师傅屁股后面满怀稀奇的去了。

还没到集市就已经听见了热闹非凡的喧闹声,伴随着商贩们的吆喝声、赶集人的还价探讨声、我和师傅差点走失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。我眼前的这番场景只存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,没想到现在的我依旧可以看到这番儿时记忆中的景象,当即向脱了缰的野马“咻”的一下钻进了人堆里。

我被一群人从卖衣服的挤到卖鞋子的面前,又从卖糖糕的挤到卖小吃的面前,最后被挤了一圈又回到了师傅身前。师傅看着我手里拿着的糖糕和被人踩了好几脚的鞋,笑呵呵的问我好不好玩。

我傻笑着回答好玩,师傅拉着我的手把我拉到了一个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场地面前,对我说

“里面的东西更好玩”

我一听有更好玩的东西,把糖糕往嘴里一塞,含糊不清的说着让一让,借过之类的话,才勉强挤进前排,奈何人群太多被挤得摇摆不定,所以只能踮起脚尖伸直了脖子看,只见人群正中有一个大约1米左右长的长方形的桌子,桌子面前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笔,一位身穿白衣的老者正在桌面的宣纸上写着书法,那笔法、那气势,连我这个门外汉都能看出来字迹刚毅大气,落笔有力。老者写完后示意身旁的一位“书童”举起作品让大家观看。人们看后纷纷拍手叫好,更有人说“不愧是汝阳刘,这毛笔真乃妙笔也!”

我刚打算开口问“汝阳刘”是什么,一不留神就被一群购买毛笔的群众挤出了人群。

狼狈不堪的我看到人群外的师傅,还没开口就被问看到了什么

“我看到一位老者在写书法,还有很多的毛笔,对了师傅,汝阳刘是什么意思?”

“这说阴没让你白看,晌午了去吃饭”

我见师父不回答问题,以为是周边环境太嘈杂了刚准备追问,师傅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,根本不给我继续问的机会,两个大手往身后一背,大步流星的像小吃摊边走去。

“师傅等等我”

我来不及继续追问,更怕被人山人海冲散,所以赶快朝着师傅的方向追了上去。

师傅走了好一会儿,才找了个相对满意有空闲的地方停了下来,点了两碗面后,示意我坐下。

“汝阳刘到底是什么意思?”

“先吃饭,吃完饭再说”

既然师傅不愿意说,故意留悬念,我也不好继续问,只能讪讪的等面上来后默默地吃面。

师傅吃完面后擦了擦嘴,看着焉不拉几的我开口道:“吃完没有,吃完了去找汝阳刘”

我一听要去找汝阳刘,当即三下五除二的把面扒拉了几口,呜呜的说吃好了。

师傅嫌弃的看了我一眼,起身结账。我也赶忙擦了擦嘴跟上。

出了集市后,师傅找了个车,在路上师傅告诉我“汝阳刘”是一个名称代号,因为世代做毛笔而出名。所以大家都叫他汝阳刘。

“一个做毛笔的,能有这么大名气?”

“你去看看就知道了,只能告诉你和淮阳泥泥狗齐名。”

师傅感受到我怀疑的目光后,也不愿再多搭理我。我只好乖乖闭嘴。索性路程不远,没过半小时就到了地方。据师傅说,这“汝阳刘毛笔”在2018年第二期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班上被点名,这小小的一支毛笔,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所以不能小觑。

到了地方之后,师傅带我见了一位老者,我寻思这老者怎么这么眼熟,好像在哪里见到过。我想起来了,这位老者就是刚才在集市上写书法的那位。怪不得当时那么多人喊“汝阳刘”,搞了半天原来是他呀。

这位老人很热情的把我们招待进屋,让人给我们端了茶水后,拿了一支毛笔放在桌上笑呵呵的告诉我,原来我师傅早就联系过他,说要带一个后生来登门拜访一下,顺便再了解了解汝阳刘毛笔的制作工艺。学习一下非遗文化。

老人说“刘家毛笔为秦朝大将军蒙恬创造的,后来经过蒙恬将军的手下文书刘氏先祖刘寅传承发展至今,被历代的文人墨客视为文房精品。”

老人已经是汝阳刘毛笔的第六十六代传人,谈起毛笔,这位一辈子与制笔打交道的匠人有着说不完的话题。

汝阳刘毛笔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,素来有“北有沁阳刘,南有湖笔”的美誉,著名的书画家欧阳中石在用过汝阳刘毛笔之后,曾挥毫写下:“彩颖中山秀,兰亭古韵流,生花传翰采,藉有汝阳刘。”汝阳刘村一直有“毛笔之乡”、“妙笔之乡”的雅称。

春秋战国时期对笔的叫法不一,有“笔”、“聿”、“拂”等多种名称,直到秦朝实行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,才统一称作“笔”。《项城县志》中曾记载,秦时,大将军蒙恬在外征战,需要1定期写战报呈送给秦王。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,直到有一次蒙恬在巡察中突发奇想,试着用兔子尾巴上的毛制成了笔,这种笔书写起来既顺手又轻松,速度还快。后来经过反复的观察、实验,不断地对笔进行改进,把动物的毛发和植物麻一同浸泡在石灰水中,再用丝绳缠绕扎紧,将竹管的一端镂空,把笔头插入竹管中使用,写出的字自然流畅。比用刀刻或者竹签书写方便多了,于是就慢慢发展了起来。

蒙恬率军驻扎在上郡(今陕西省绥德县),威震匈奴。蒙恬之弟蒙毅任上卿,随侍秦始皇左右。蒙氏一家盛极一时。蒙恬率军队在外,蒙毅运筹帷幄于内,当时的文武大臣没有人敢与之争高下。

而当时的扶苏,秦始皇的大儿子,贤能温厚,体恤民情。当秦始皇大开杀戒,“焚书坑儒”之时,扶苏挺身而出,劝谏他的父亲说:“天下刚刚平定不久,远方的百姓黔首还很混乱。儒生们都是效法孔圣人的,要把他们处以极刑,恐怕人心不服,天下益发不安,请父皇仔细想想吧!”

秦始皇一听,怒气顿生,喝斥道:“反动儒生们一贯标榜私学,复古乱今,蚕食天下,你怎么不过问过问,偏要为他们来求情呢?”于是,秦始皇罚扶苏离开咸阳,到上郡去作蒙恬的监军。扶苏到了上郡蒙恬军中,与蒙恬共谋军机,往来友善,关系密切,交情甚厚。

秦始皇三十七年(公元前210年)七月,秦始皇在东巡途中,因旅途劳顿,突发中暑,病死于沙丘(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)。在临死之前,他嘱咐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(掌管皇帝车马的官)兼行符玺令(保管皇帝玉玺、分发诏书的官)赵高说:“快写信给扶苏,叫他立刻动身回咸阳。万一我好不了,叫他主办丧事。”诏书写好之后,还没有发出去,秦始皇就晏驾了。

秦始皇的死讯只有李斯、公子胡亥(秦始皇的小儿子)和赵高等几个人知道。李斯等密不发丧,外面连众大臣也不知道。本来蒙恬的弟弟蒙毅也陪同秦始皇一道出巡的,随侍在秦始皇身边,恰巧在秦始皇病重时,蒙毅受命祷祀山川,暂时离开了秦始皇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一颗深埋在秦王朝内部的“定时炸弹”,却恶性发作起来,那就是混在秦始皇身边、潜伏在秦王朝心脏的赵高。

赵高这个狠人,原来是赵国贵族的后代,为了报赵国被秦国灭亡的仇恨,他阉割了自身,混入秦宫,当了一名宦官。由于他善于伪装,常以假象出现,投机钻营,投秦王所好,逐步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,于是青云直上,除所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外,还兼任了公子胡亥的老师,取得了胡亥的好感。由于赵高的弟弟赵成私自处死两个家奴事发,事情牵扯到赵高。赵高为了保住弟弟赵成的活命,私自放走了赵成。这件事被人告发,秦始皇下令逮捕了赵高,并让蒙毅审理赵高一案。蒙毅按律审理,赵高当斩。由于胡亥向秦始皇哭诉求情,秦始皇养痈遗患,最终没有处死赵高,反而很快又官复原职,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,也使赵高和蒙恬兄弟结下了深仇大恨。

秦始皇一死,赵高头顶的“泰山”搬掉了。他觉得改朝换代、“兴灭国、继绝世”、为赵国复仇的时机已经成熟,自己可以为所欲为,大显一番身手了。于是便怀着仇恨心理,展开了疯狂的反攻倒算。

首先,他利用秦始皇的玉玺和诏书在手的机会,挑唆年幼的公子胡亥说:“皇上丧前没有给各王子发诏,而只赐书给长子扶苏。如果扶苏袭了帝位,你连尺寸封地都没有,怎么办呢?”

胡亥说:“父皇在世的时候,就取消了“分封”制,先生提它是什么意思呢?”

“不!”赵高说:“我的意思是要告诉你,正是抓权的机会。权柄在手,你就可以号令天下,失去机会,你就会为人臣下,受制于人。回想一下昔日商汤杀桀,不为不义;武王伐纣,不为不仁;卫君弑父,实行德治,连孔夫子也拍手称赞。你如果能先于扶苏,代父即位,实行“仁政”,恢复“礼治”,那谁还不说你好啊!”

胡亥果然被赵高说动了心,向他探问夺权的办法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带着机枪去古代 不要乱搞啊!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大唐: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三国之龙逆天下 大秦:古代修仙 包青天之谋反案 明纱 三国,开局汉少帝,拒绝被废! 医道留香 开局收女帝,我成军火头子了
返回顶部